在全球金融科技浪潮中,加密货币以其去中心化、匿名性等特性吸引了大量关注。然而,在国内,加密货币的法律地位有着明确且严格的界定。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加密货币在国内并不具备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比特币、以太坊等常见加密货币,因其非货币当局发行、依托加密及分布式技术、仅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等特点,不具有法偿性,严禁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从业务活动层面来看,所有与加密货币相关的业务活动均被定义为非法金融活动。像法定货币与加密货币间的兑换业务、加密货币之间的相互兑换、充当加密货币交易的中央对手方、为交易提供信息中介和定价服务、进行代币发行融资以及开展加密货币衍生品交易等行为,都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擅自公开发行证券、非法经营期货业务、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一律遭到严格禁止,一旦发现必将依法取缔。若有人开展这类非法金融活动且构成犯罪,还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例如,一些不法分子打着 “创新金融” 旗号,通过发行虚拟货币进行非法集资,最终被司法机关严厉惩处。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被认定为非法金融活动。不仅境外交易所的境内工作人员会被追责,那些明知或应知其从事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却仍为其提供营销宣传、支付结算、技术支持等服务的法人、非法人组织和自然人,也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参与加密货币投资交易活动存在诸多法律风险。若法人、非法人组织或自然人投资加密货币及相关衍生品,一旦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将被判定无效,由此产生的损失只能自行承担;若行为涉嫌破坏金融秩序、危害金融安全,还会由相关部门依法查处。
为进一步加强监管,我国多部门协同合作,建立健全了应对加密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工作机制。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被明确禁止为加密货币相关业务活动提供账户开立、资金划转和清算结算等服务;互联网企业不得为其提供网络经营场所、营销宣传等服务;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相关市场主体登记和广告的管理,企业注册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严禁出现与加密货币相关字样。
国内加密货币并不合法,相关业务活动被全面禁止。投资者务必充分了解这些政策规定,远离加密货币交易,避免陷入法律风险与财产损失的困境。
从新手到专家,我们提供全面的加密货币知识和交易策略,帮助你在加密世界中不断成长。